浙江省 合作院校
浙江大学简介
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、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,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、风景旅游胜地杭州。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,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。1928年,定名国立浙江大学。抗战期间,浙大举校西迁,在贵州遵义、湄潭等地办学七年,1946年秋回迁杭州。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,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,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,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、杭州大学、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。1998年,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,组建了新浙江大学,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。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,亲自联系浙江大学,18次莅临指导,对学校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,描绘了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。在120年的办学历程中,浙江大学始终秉承“求是创新”为校训的优良传统,以天下为己任、以真理为依归,逐步形成了“勤学、修德、明辨、笃实”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“海纳江河、启真厚德、开物前民、树我邦国”的浙大精神。
浙江工商大学简介
浙江工商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会城市杭州,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,创校之初即为我省商业教育之先驱,也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商业专门学校之一。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。1999年,杭州应用工程学校和杭州化学工业学校并入学校;2001年,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。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。百余年来学校一直秉承商科办学传统,尤其是1998年从原商业部直属院校改为“中央与地方共建,以地方管理为主”以来,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,以经济学、管理学学科为主,法学、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,办学水平不断提高。2015年,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人民政府、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大学。 2017年,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,统计学、工商管理学科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名单。
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简介
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位于“两山”理念诞生地、“美丽乡村”发源地—浙江省湖州市,是在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统筹指导下,由中共湖州市委建立的以研究生态文明理论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、指导生态文明实践、推广生态文明经验为特色的干部学院,是学习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、习近平总书记“两山”理念的重要阵地。
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实行“省市共建、以市为主”的管理体制,与中共湖州市委党校形成“校院融合、共同发展”的办学格局。学院的功能定位:一是特色学院。着眼建设全省全国有特色、有影响的干部学院,紧扣时代要求,肩负历史使命,成为党员干部接受生态文明教育、厚植生态文明理念、锤炼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重要阵地;二是高端智库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,开展前瞻性、战略性、针对性的研究,形成一批理论成果、制度成果,逐步确立在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方面的权威地位,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;三是开放平台。立足浙江、放眼全国、走向国际,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交流,搭建生态文明理论研究、价值传播、共建共享的重要平台。
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占地面积223亩,建筑面积4.3万平米,拥有现代化的教学中心、行政中心、会议中心、生态文明展示馆、图书馆、文体馆和学员公寓楼,可同时容纳500多人在校培训。学院内设生态文明教研室、对外交流合作部和现场教学基地管理部,目前有专兼职教师28名,正高3人,副高职称人员13人。柔性引进国内外专家学者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、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师资,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院、浙江乡村旅游研究院等机构合作,共同致力于生态文明教学体系开发、生态文明智库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。
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探索并重,着力强化领导干部的生态素养和实践本领。把中央提出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、重大战略部署纳入教学内容,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具有时代特征、湖州特色的教学体系。以“湖州模式”为样本,构建了“生态文明建设”“生态+”“美丽乡村建设”“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”“绿色发展”等涵盖不同主题的培训课程体系,形成了一个学院、三个分院(莫干山分院、绿色发展分院、“两山”讲习所)、多个合作研究机构、20余个现场教学基地为支撑的干部培训大平台。学院运用课堂讲授、现场教学、论坛式教学、案例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等方式,构建多元一体、集成创新的教学模式,能满足不同层次、不同方面的培训需求,着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领功能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。